紅冠水雞是生態變好的指標 牠的台語客語怎麼說?

公關事務暨校友服務處 / 李桂媚
有效日期:2018/08/22 ~ 2023/12/31
聯合報 報導
報導日期:2018/08/22
【聯合報 / 記者何炯榮 / 即時報導】 紅冠水雞是台灣普遍的留鳥,全島各地都有牠的蹤跡,台語怎麼說?有人說是水加令、過塘雞,也有人說黑水雞或田雞仔,客語是紅骨雞。紅冠水雞雖不稀奇,因對棲地環境很敏感,被視為新生成的溼地、或人工濕地環境中的先驅鳥種,簡單說,是最早進駐活動覓食的鳥群之一,牠的出現,代表當地生態環境開始變好。 紅冠水雞不花心,是一夫一妻制,雄雌都很有責任。大葉大學生物資源系助理教授賴伯琦說,在台灣繁殖期為4至7月,一年可產2窩具繁殖領域,每窩有3至5顆佈滿紅斑的蛋,親鳥會輪流孵蛋,並共同擔負起撫育幼鳥的責任。雛鳥為早熟性,孵化不久就跟隨親鳥活動覓食。 紅冠水雞成鳥約33至38公分,一身黑得發亮的羽毛,額頭及嘴部為紅色,牠的嘴喙尖端是黃色,身體側面的白色線條、尾部的三角形白斑,都是分辨牠們的重要特徵。 彰化市精誠中學生物老師李志穎說,紅冠水雞很怕干擾,警覺性很高,稍有侵入者的聲響,就會躲進水草叢裡;繁殖後期常組成小家庭族群,會在晨昏時段活動。台灣各地都有牠的蹤跡,過去因人為不當開發,濫用農藥,族群一度銳減。 近年來,因政府和民間開始重視並推廣營造友善環境,加上沿海廢耕農田增多,逐漸形成新生的溼地,許多溝渠、水塘湖泊和平緩的河流,也因水質變好,水中生態變多,紅冠族群也族群明顯增多,很容易觀賞到紅冠水雞悠游水面。

聯絡資訊

聯絡人:李桂媚
eMail:qm@mail.dyu.edu.tw
連絡電話:(04) 8511888 轉 1029

SHARE THIS

點閱次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