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葉校友-王益豐不放手 台灣鯛全身是寶

秘書室 / 陳怡君
有效日期:2011/08/24 ~ 2020/12/31
中國時報 報導
報導日期:2011/08/24
【 中國時報 / 記者張朝欣 / 專訪】 台灣鯛不僅可以外銷拚經濟,還可以解救鯊魚!雲林縣口湖鄉漁類生產合作社最近成功將台灣鯛魚尾巴製成魚翅,取名「鯛魚翅」。與傳統魚翅相比,品質不變、價格減半,一推出即獲日本與香港餐廳業者簽約半年採購八十公噸,也間接幫助許多鯊魚逃離被獵殺、活割魚鰭的命運。 台灣鯛每年外銷市場達一、二十億元,是台灣第一大養殖魚類,最初主要產品為鯛魚片。後來口湖鄉漁類生產合作社發現,鯛魚膦含豐富膠原蛋白,著手開發各種膠原蛋白相關產品。最近又把腦筋動到鯛魚尾巴,成功變成高貴食品「魚翅」,直銷特定的餐廳,少部分賣到台北迪化街。 合作社總經理王益豐說,以前魚尾巴不是丟掉,就是與魚骨磨碎做成魚飼料,有天他靈機一動,「魚尾巴不就是魚翅」?於是開始研究,經過特殊加工,終於「化腐朽為神奇」,把魚尾巴變魚翅。 王益豐說,「鯛魚翅」屬於一根一根分開的散翅,而不是一整片的排翅。台灣目前比較流行排翅,但在中國大陸,魚翅料理文化為「南散比排」,散翅清爽、排翅軟滑,各有特色。 「鯛魚翅」的口感與傳統鯊魚散翅幾乎一模一樣,但鯊魚散翅一台斤四千元,「鯛魚翅」只要兩千元左右。本月中旬推出「鯛魚翅」,日本與香港餐廳業者試吃後,大讚「價廉物美」,立即下訂單採購。 王益豐說,「鯛魚翅」讓台灣鯛價值更上一層樓,但他最高興的是,藉由「鯛魚翅」的推出,可以減少大量鯊魚被捕殺,台灣鯛不僅可以拚經濟,還可人做保育,稱為台灣「國寶魚」,當之無愧。 「就是要把整隻台灣鯛的價值發揮到極致!」雲林縣口湖鄉漁類生產合作社總經理王益豐可說是「台灣鯛達人」,一整尾台灣鯛從頭部到尾巴,一一變成高經濟效益商品,代表作就是魚鱗膠原蛋白、鯛魚翅,研發中的魚眼玻尿酸也讓人期待。 今年卅歲的王益豐是養殖漁業界的點子王,大葉大學食品科技系畢業後即回到口湖家鄉,在口湖鄉漁類生產合作社從事研發工作。他利用所學,先幫助合作社取得HACCP國際認證、CAS認證、歐盟EU認證以及生產履歷認證。 他又著手研發魚鱗膠原蛋白,把原本用來做成每公斤十五元魚飼料的魚鱗,變成每公斤四十萬元的膠原蛋白,一片片白色魚鱗透過巧思與研究,搖身一變成為高單價美容保健產品。 但王益豐還不放過台灣鯛,認為牠的潛力不止如此。這次看中魚尾巴,別人想不到的,王益豐直接做下去,把台灣鯛尾巴變成「鯛魚翅」,讓台灣鯛身價再漲。 目前王益豐把興趣放在台灣鯛的眼睛,他發現魚眼睛的水晶體可以萃取玻尿酸,一旦成功,台灣鯛的產值將更上層樓。這種物盡其用的心思,是當初養殖台灣鯛的人做夢也想不到的。

SHARE THIS

點閱次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