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拿下拳擊金牌到勇奪壺鈴金牌,台灣壺鈴推手—曾詠麟

公關事務暨校友服務處 / 李桂媚
有效日期:2020/12/30 ~ 2033/12/31
運動視界 報導
報導日期:2020/12/30
【運動視界 報導】 「讓全台灣甚至是全世界的人講到壺鈴,就會想到 Sam !」堪稱台灣壺鈴推手的曾詠麟,其實過去曾是拳擊選手。希望把自己喜愛的運動推廣給更多人的他,規劃許多課程與運動訓練,讓健身教練有相關的知識能把健康帶給民眾。 台灣壺鈴推手 – 「Sam 曾詠麟」從小熱愛運動,國小曾想參加排球校隊,但因太胖而被拒絕,自此種下想進校隊的種子;畢業後為了參加橄欖球校隊報考當時的國中,因緣際會下遇到拳擊教練而被挖角,當時的曾詠麟認為拳擊只會發生在電視上,打起來十分帥氣,好奇心驅使下加入拳擊校隊。每天早上六點到校練到晚上,寒暑假遇到賽事還需集訓,犧牲掉與同儕的玩樂時間換來了苦悶的訓練,儘管學期末時隊上 30 幾位隊員只剩 10 個,但他也尚未放棄。 「打出第一拳猶豫好久」曾詠麟憶起當年,在四個月基本體能訓練後終於換得親自上場機會,才了解挨打容易出拳難,從在台下看著前輩對打的英姿,如今自己也踏上拳擊台。「喜歡拳擊這項運動能藉由力量釋放壓力,看似火爆卻仍保有規範。」儘管場上激烈廝殺,鐘聲敲響後下了場恢復寧靜,彼此握手相知相惜,如此反差極大的場上場下氣氛正是曾詠麟認為拳擊最迷人之處。 誠實面對不足,學會與失敗共處 國中開始跟著學長參加區運會,在初次上場吞下敗戰後心情五味雜陳,「這麼辛苦為什麼不會贏?」當時曾詠麟只想逃避,而後靠教練的開導才了解:比賽中不會每個人都贏,輸了就是多練。從此,他對自己更加嚴格自律,每次訓練都比別人多努力一點,也逐漸在比賽中展露頭角。 「站到台上眼裡只有對手,全世界都像慢動作。」將高三全中運視為最後一場的他,放手一博終在拿下金牌。高中畢業順利以體保身分進入大葉大學運動管理學系,原想跟著前輩的路至日本訓練拳擊藉此維生,在讀書風氣高的年代被老師勸退。因大葉大學從事拳擊的人數少,為了有更多的訓練資源所以到台體隨隊訓練,但因交通往返時間過長而只持續一學期。「曾懷疑過拳擊能幹嘛?」「還是回歸高職本行修車?」在思考未來職涯的年紀,想放棄的念頭逐漸浮出。 入伍前跟著學長介紹到「加州健身房」(今合併為World Gym)參觀後大開眼界,從教導課戶用器材到設計課程、銷售技巧都是從未接觸過的;當完兵後正式到健身房當教練,發現可以把拳擊當作課程教導,終於能把國高中所學發揮於職場。經過歷練,當上培訓官的曾詠麟為了讓健身房教學體系有完整的訓練系統,與教練們共同編寫教學內容,以避免客戶間相互比較,造成教練惡性競爭。 不熟悉到專精,牽起與壺鈴緣分 三年後前往上海健身房擔任「拳擊教官」,除了負責拳擊的培訓也得到許多進修的機會;偶然機會下看到當時的總監使用壺鈴來訓練,被鼓吹下做了 30 分鐘的壺鈴菜單,直到隔天起床發現有明顯的延遲性痠痛,這才恍然大悟過去從未認真了解壺鈴這項器材,2013 年經過六個月的術科訓練,在不超過十位取得證照的狀況下考取 IKFF 壺鈴證照,開啟了與壺鈴的緣分。 持續推廣,要做就做到最好 正當人生逐漸踏上軌道時,曾詠麟 2014 年被診斷「腰椎間盤突出」甚至壓迫到坐骨神經而痛到無法走路,因傷勢過於嚴重回到台灣接受治療,開刀到復健甚至要休一年,再仍需要訓練及活動狀況下,透過朋友轉介物理治療師,反而得到建議不開刀的治療模式,並發現他嚴重的傷勢來自於長期姿勢不良,再加上訓練時的重量導致,平反了起初大家誤以為是壺鈴造成一切傷害的理論,也因為這樣引發他對壺鈴的強烈的興趣,考取美、英、澳等國 11 張壺鈴國際證照,成為壺鈴講師,讓更多人知道壺鈴的好處與訓練功效;曾詠麟也在 2019 年 6 月赴愛爾蘭都柏林奪得世界盃金牌,還爭取到壺鈴亞洲錦標賽主辦權,培養更多台灣選手站上世界舞台,讓世界看見台灣。 2014 年認識了印尼 Khris 教練與俄羅斯 Merkulin 教練,在他們的帶領下開始真正接觸壺鈴訓練,在當時壺鈴尚未普及而不被大眾了解,甚至被嘲笑「你練這幹嘛?」「這有前途嗎?」因此曾詠麟設計「壺鈴比賽」,讓參賽者因為想在比賽中取得名次而投入訓練,進而找尋壺鈴教練來帶領,而教練為了增進自己會參加相關研習或證照來精進,如此連串效應可以讓更多人來學習,並推廣壺鈴讓更多人知道這個領域。 「讓全台灣甚至是全世界的人講到壺鈴,就會想到 Sam !」這是曾詠麟對自己的期許,未來他也將規劃更多課程推廣拳擊、壺鈴,讓自己喜愛的運動推廣給更多人,也希望透過這樣的運動訓練,讓健身教練有相關的知識能把健康帶給民眾。

聯絡資訊

聯絡人:李桂媚
eMail:qm@mail.dyu.edu.tw
連絡電話:(04) 8511888 轉 1029

SHARE THIS

點閱次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