脊椎壓迫神經的患者佳音 台灣成功研發3D客製化墊片

公關事務暨校友服務處 / 李桂媚
有效日期:2019/08/14 ~ 2031/12/31
聯合報 報導
報導日期:2019/08/14
【聯合報 / 記者何炯榮 / 即時報導】 大葉大學醫材學程師生2年前與台中榮總合作,研發可用手機APP控制或眼控輔助完成翻身的智慧病床後,再與秀傳醫院合作,又成功研發3D列印的多變型脊椎融合器;學程主任賴峰民說,未來透過3D列印技術可以客製化,更符合人體工學,也能減少開刀次數。 脊椎融合器在脊椎手術中常使用,俗稱「墊片」,每片價格10萬元。賴峰民說,目前各大醫院都使用國外進口的單一體墊片,如果脊椎受傷患者在手術時需要放入多顆,有時候要開好幾次刀才能完成,術後還要忍受一段時間的疼痛。 秀傳醫院骨科脊椎外科主任胡名賢說,很多人習慣長期坐著不動,或坐姿不良、運動傷害,造成骨刺、脊椎關節病變、脊椎側彎、脊椎受傷壓迫到神經,造成疼痛,走路困難,手術時都會使用到墊片。1年多前,他決定大大學醫材學程合作,嘗試開發符合人體工學的客製化墊片,讓脊椎術後效果更好。 賴峰民說,目前的單一體墊片長約6公分、寬約5公分,3D列印可讓寬度減少到2到3公分,最大的差異在研發的作品植入手術的兩節脊椎中間後,會像雨傘般展開,讓骨髓完全融合在上面,接觸的脊椎會更穩定,不易滑動,1片可抵2片用。目前3D列印的多變型墊片經械械測試,強度是足夠,但研發團隊決定進一度加強,讓它更強更好。 參與這項產學合作計畫的學生有研究所女學生康喻庭、奧婠,及大四生林育平、大三生蕭兆媛、許竣翔。林育平指出,鈦合金本身硬度很高,這項發明一方面運用3D列印技術,讓形狀更符合人體工學,另一方面,脊椎融合器的外型做了多孔性設計,可以跟骨髓更密合,提高生物相容性。 奧婠說,參與3D列印脊椎融合器的計畫,讓她精進電腦繪圖、3D列印等技術,也讓她對醫療材料客製化與人因工程設計有更多了解。康喻庭說,系上與中榮、美、秀傳等醫院都有產學合作,透過與醫院合作的研發計畫,讓她更了解產業與病患的需求。 「與中榮合作研發的智慧病床,目前正申請專利,也尋求技轉廠商量產。」賴峰民說,運用科技讓各種醫材更人性化是未來的趨勢,長期臥床不動容易造成褥瘡,智慧病床可以讓照顧者很輕鬆的翻轉病患,對只是暫時肢體不便,意識清楚的病患,也能自己用眼睛作「眼動儀」,或用手機APP讓病床左右翻,能方便下床,也能背部有空隙避免褥瘡。

聯絡資訊

聯絡人:李桂媚
eMail:qm@mail.dyu.edu.tw
連絡電話:(04) 8511888 轉 1029

SHARE THIS

點閱次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