導盲犬比貓熊少 視障者要等10年

公關事務暨校友服務處 / 李桂媚
有效日期:2016/02/24 ~ 2020/12/31
旺報 報導
報導日期:2016/02/24
【旺報 / 記者陳怡君 / 綜合報導】 電影《再見了,可魯》真實紀錄導盲犬一生,感動無數人。但現實中,兩岸都面臨導盲犬不足困境。中國大陸有超過1700萬視障人士,導盲犬卻不到百隻,比保育類動物貓熊還稀有。提出導盲犬申請需求的視障者「找不到第二雙眼」,往往得排隊等上好幾年。 中國大陸導盲犬面臨許多困境,主要是服役中導盲犬數量嚴重不足,其次是公眾空間和營業場所對導盲犬仍不友善。大陸導盲犬訓導員的低薪問題,也讓培訓「可魯」的專業人才逐漸流失。 南京7萬人無法申請 大陸有超過1700萬視障人士,盲人數量占全球四分之一,每年有數萬人申請導盲犬,但導盲犬數量卻不到百隻,遠低於貓熊數量,供需嚴重失衡。台灣也面臨同樣困境,全台視障者有7萬多人,但導盲犬數量只有50多隻。 依照國際慣例,一個國家有1%以上盲人使用導盲犬,才能稱為導盲犬普及。換算下來大陸至少要有17萬隻導盲犬,台灣至少要700隻以上。 大陸首個導盲犬訓練公益機構「中國導盲犬大連培訓基地」,成立近10年僅「畢業」87隻導盲犬。視障人士即便符合申領條件,也要等2、3年以上,有人甚至排到10年後。南京導盲犬培訓基地則以「接單」方式培訓導盲犬,合格的導盲犬供上海盲人免費使用,南京超過7萬盲人卻無法申請。 培訓員薪資不到20K 大陸導盲犬嚴重不足,一大原因是合格導盲犬訓練時間長、成本高達15萬人民幣,花時間培養還不一定能成功通過考核「上工」。此外,犬隻培訓員工作強度大,薪資卻不到新台幣20K,離職率非常高。 兩岸對導盲犬的友善度和認知度也還未普及。2008年,北京殘奧會期間曾短暫允許導盲犬上公車,但比賽一結束,導盲犬出現在北京公共場所、大眾運輸常遭拒。視障者帶導盲犬進商場、超市、運輸工具,也常遭人白眼。 近日,國內擔任導盲犬寄養家庭的民眾,帶導盲犬進健保署,卻被工作人員攔阻,理由是狗不能落地、民眾觀感不佳;還有大葉大學視障學生帶導盲犬搭乘台北公車,卻被民眾質疑為何帶狗上車。

聯絡資訊

聯絡人:李桂媚
eMail:qm@mail.dyu.edu.tw
連絡電話:1029

SHARE THIS

點閱次數